3/4失智患者 錯過治療黃金期
記憶障礙正常老化 國人仍有錯誤觀念 愈早治療效果愈好 有患者甚至維持10年不明顯惡化





【記者詹建富/台北報導】






















3/4失智患者 錯過治療黃金期
記憶障礙正常老化 國人仍有錯誤觀念 愈早治療效果愈好 有患者甚至維持10年不明顯惡化



【記者詹建富/台北報導】



 九月是國際失智症月,台灣失智症協會昨與全球七十六個國家同步發表「全球失智症報告」,協會理事長邱銘章指出,台灣估計有十六到十八萬名失智症患者,但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失智者僅三萬多人,換言之,逾四分之三病人未被確診及積極治療。


邱銘章指出,今年全球失智症報告最重要的訴求,是失智症的早期診斷及介入治療,具有明顯效益,不但可改善患者認知功能,且能減輕家屬照顧壓力;換言之,失智症防治必須「贏在起跑點」,才能延緩病情惡化。


邱銘章表示,根據研究,即便在高所得的歐美國家,至少有一半失智患者未被診斷出來;同樣的,在台灣也有許多民眾有錯誤觀念:例如出現記憶障礙是老化的正常現象,或以為失智症無法挽回、乾脆放棄治療等。


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徐文俊表示,他曾針對該院六百多名經評估為失智的老人,再對照家屬的認知,發現約有四分之三家庭不知家中長輩罹患失智症。


邱銘章強調,失智症應及早診斷,讓患者接受藥物及非藥物治療,可以延緩退化程度。


他以台大醫院記憶門診過去十年來所追蹤的四百廿二名個案發現,在疾病愈早期(輕度)接受治療者、愈多參與社會活動者,其認知功能退化程度越慢,甚至有患者維持十年沒有明顯惡化。


今年八十七歲的王伯伯,就是較為正向的個案。他的太太王傅女士表示,兩年前先生確診輕度失智,一度非常恐慌,後來看到聯合報有關失智症有黃金治療期的報導,於是安排先生參加協會的「瑞智學堂」,現在王伯伯會吹口琴、畫畫,透過音樂及藝術治療,讓老人家可自娛娛人,病情也在控制當中。


 


2011-09-14/聯合報/A8/話題


 


 













13.75%失智者未獲治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【記者詹建富】



 



 







每年九月是國際失智症月,台灣失智症協會昨與全球76個國家同步發表「全球失智症報告」,協會理事長邱銘章指出,台灣估計有1618萬名失智症患者,但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失智者僅三萬多人,換言之,超過四分之三病人未被確診及積極治療,延誤治療先機。


邱銘章指出,今年全球失智症報告最重要的訴求是,失智症的早期診斷及介入治療,具有明顯效益,不但可改善患者認知功能,且能減輕家屬照顧壓力。


邱銘章表示,根據研究,即便在歐美國家,也至少有一半失智患者沒有被診斷出來;同樣的,在台灣也有許多對失智症的錯誤觀念,例如以為出現記憶障礙,是老化的正常現象,或者以為失智症是無法挽回的,乾脆放棄治療等。


邱銘章強調,失智症應及早診斷,讓患者接受藥物及非藥物治療,可以延緩退化程度。他以台大醫院記憶門診過去10年來所追蹤的422名個案發現,在疾病越早期(輕度)接受治療者、越多參與社會活動者,其認知功能退化程度越慢,甚至有患者維持10年沒有明顯惡化。


今年87歲的王伯伯,就是較為正向的個案。他的太太王傅女士表示,兩年前先生確診有輕度失智症,她一度非常恐慌,後來看到聯合報有關失智症有黃金治療期的報導,於是她安排先生參加協會的「瑞智學堂」,進而發現也會吹口琴、畫畫,因此透過音樂及藝術治療,讓老人家自娛娛人,病情也都在控制當中。


 


2011-09-14/Upaper/1/要聞



 


失智症Q&A







Q:失智症與正常老化有什麼差別?


A:老化可能突然忘記某事,但事後會想起來。若測試記憶,也可能一時無法完全記住測試中的物品,但失智則是對說過的話、做過的事,完全忘記。而且,病人無法記住記憶測試中的物品,甚至會完全忘記自己曾經做過測試。


失智症是一種疾病,不是正常老化,很多家屬都以為患者是「老番顛、老頑固」,以為人老了都是這樣,反而忽略就醫的重要。


Q:失智症的早期症狀有哪些?


A:(1)記憶減退影響到生活和工作;(2)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;(3)言語表達出現問題;(4)喪失對時間、地點的概念;(5)判斷力變差、警覺性降低;(6)抽象思考出現困難;(7)東西擺放錯亂;(8)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;(9)個性改變;(10)活動及開創力喪失。


Q:如何預防失智症?


A:目前還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癒失智症,唯有平時努力「趨吉避凶」,趨吉例如多動腦、多運動、多社會參與及多吃地中海飲食;避凶是遠離高血壓、高膽固醇、高血糖等三高、避免肥胖、抽菸、頭部外傷和憂鬱。


2011-09-14/聯合報/A8/話題】



 


 



 

Gail Wonderla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










3/4失智患者 錯過治療黃金期
記憶障礙正常老化 國人仍有錯誤觀念 愈早治療效果愈好 有患者甚至維持10年不明顯惡化





【記者詹建富/台北報導】






















3/4失智患者 錯過治療黃金期
記憶障礙正常老化 國人仍有錯誤觀念 愈早治療效果愈好 有患者甚至維持10年不明顯惡化



【記者詹建富/台北報導】



 九月是國際失智症月,台灣失智症協會昨與全球七十六個國家同步發表「全球失智症報告」,協會理事長邱銘章指出,台灣估計有十六到十八萬名失智症患者,但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失智者僅三萬多人,換言之,逾四分之三病人未被確診及積極治療。


邱銘章指出,今年全球失智症報告最重要的訴求,是失智症的早期診斷及介入治療,具有明顯效益,不但可改善患者認知功能,且能減輕家屬照顧壓力;換言之,失智症防治必須「贏在起跑點」,才能延緩病情惡化。


邱銘章表示,根據研究,即便在高所得的歐美國家,至少有一半失智患者未被診斷出來;同樣的,在台灣也有許多民眾有錯誤觀念:例如出現記憶障礙是老化的正常現象,或以為失智症無法挽回、乾脆放棄治療等。


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徐文俊表示,他曾針對該院六百多名經評估為失智的老人,再對照家屬的認知,發現約有四分之三家庭不知家中長輩罹患失智症。


邱銘章強調,失智症應及早診斷,讓患者接受藥物及非藥物治療,可以延緩退化程度。


他以台大醫院記憶門診過去十年來所追蹤的四百廿二名個案發現,在疾病愈早期(輕度)接受治療者、愈多參與社會活動者,其認知功能退化程度越慢,甚至有患者維持十年沒有明顯惡化。


今年八十七歲的王伯伯,就是較為正向的個案。他的太太王傅女士表示,兩年前先生確診輕度失智,一度非常恐慌,後來看到聯合報有關失智症有黃金治療期的報導,於是安排先生參加協會的「瑞智學堂」,現在王伯伯會吹口琴、畫畫,透過音樂及藝術治療,讓老人家可自娛娛人,病情也在控制當中。


 


2011-09-14/聯合報/A8/話題


 


 













13.75%失智者未獲治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【記者詹建富】



 



 







每年九月是國際失智症月,台灣失智症協會昨與全球76個國家同步發表「全球失智症報告」,協會理事長邱銘章指出,台灣估計有1618萬名失智症患者,但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失智者僅三萬多人,換言之,超過四分之三病人未被確診及積極治療,延誤治療先機。


邱銘章指出,今年全球失智症報告最重要的訴求是,失智症的早期診斷及介入治療,具有明顯效益,不但可改善患者認知功能,且能減輕家屬照顧壓力。


邱銘章表示,根據研究,即便在歐美國家,也至少有一半失智患者沒有被診斷出來;同樣的,在台灣也有許多對失智症的錯誤觀念,例如以為出現記憶障礙,是老化的正常現象,或者以為失智症是無法挽回的,乾脆放棄治療等。


邱銘章強調,失智症應及早診斷,讓患者接受藥物及非藥物治療,可以延緩退化程度。他以台大醫院記憶門診過去10年來所追蹤的422名個案發現,在疾病越早期(輕度)接受治療者、越多參與社會活動者,其認知功能退化程度越慢,甚至有患者維持10年沒有明顯惡化。


今年87歲的王伯伯,就是較為正向的個案。他的太太王傅女士表示,兩年前先生確診有輕度失智症,她一度非常恐慌,後來看到聯合報有關失智症有黃金治療期的報導,於是她安排先生參加協會的「瑞智學堂」,進而發現也會吹口琴、畫畫,因此透過音樂及藝術治療,讓老人家自娛娛人,病情也都在控制當中。


 


2011-09-14/Upaper/1/要聞



 


失智症Q&A







Q:失智症與正常老化有什麼差別?


A:老化可能突然忘記某事,但事後會想起來。若測試記憶,也可能一時無法完全記住測試中的物品,但失智則是對說過的話、做過的事,完全忘記。而且,病人無法記住記憶測試中的物品,甚至會完全忘記自己曾經做過測試。


失智症是一種疾病,不是正常老化,很多家屬都以為患者是「老番顛、老頑固」,以為人老了都是這樣,反而忽略就醫的重要。


Q:失智症的早期症狀有哪些?


A:(1)記憶減退影響到生活和工作;(2)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;(3)言語表達出現問題;(4)喪失對時間、地點的概念;(5)判斷力變差、警覺性降低;(6)抽象思考出現困難;(7)東西擺放錯亂;(8)行為與情緒出現改變;(9)個性改變;(10)活動及開創力喪失。


Q:如何預防失智症?


A:目前還沒有任何藥物可以治癒失智症,唯有平時努力「趨吉避凶」,趨吉例如多動腦、多運動、多社會參與及多吃地中海飲食;避凶是遠離高血壓、高膽固醇、高血糖等三高、避免肥胖、抽菸、頭部外傷和憂鬱。


2011-09-14/聯合報/A8/話題】



 


 



 

Gail Wonderla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 



家吐真言,醫生永遠是無奈的



背景   紀小龍,主任醫師、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全軍解剖學組織胚胎專業委員會委員、全國抗癌協會淋巴瘤委員會委員、全國全軍及北京市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專家,每年在病理會診中解決疑難、關鍵診斷1000例以上。


 




         我是做病理研究的。說到病理學,老百姓瞭解得不多。在國外叫doctor's doctor,就是醫生的醫生。因我們每天干的活,都是給醫院裏每一個科的醫生回答問題。並不是我們有什麼特殊的才能! ,而是我們都有一台顯微鏡,可以放大一千倍,可以看到病人身體裏的細胞變成什麼樣子了,可以從本質上來認識疾病。 




最好的保健就是順其自然  





我認為,最好的保健是順其自然。不要過分強調外因的作用,而是按照自己本身生命運動的規律,去做好每一天的事情。小孩、年輕人、中年人、老年人,各有各的規律,各有各的自然之道。大家都吃保健品,保健品毫無作用。男人喜歡補腎,我不明白他為什麼要補腎。男性的強壯和性能力,是由身體裏的男性激素決定的,不是用什麼藥物、吃什麼食物能夠補充的。  





化妝品只能用作心理安慰。有的人皮膚乾燥,抹一點潤滑的保持水分,那是可以的。但是想用化妝品變得年輕,今年20明年18,那你就上大當了能變美白更是胡扯。  





皮膚的黑和白,決定於皮膚裏黑色素細胞產生的色素多和少。我去美國的時候專門考察過,黑人、白人皮膚裏的黑色素細胞都差不多,差在細胞產生的色素是多是少。你以為抹了藥,就能讓細胞產生的色素多一點或少一點,這是做不到的。很多化妝品抹上去之後確實有效果,但它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,等於刷漿,你的黑色素細胞是永遠不變的。 





  每個人的皮膚都有 7層細胞。如果你去做美容,磨掉3層,就像原來穿著厚衣服,看不到裏面的血管,現在磨薄了,血管的紅色就明顯,看上去就紅潤了,像透光一樣。所以你做美容以後,會又紅潤又光亮,顯得年輕了。不過,人的細胞替補是有次數的,假如能替補50次,你早早的就消耗掉了,等你老了,再想替補就沒有了。  





還有運動。咱們可以運動,但是不能透支。任何運動形式都有它最佳的頻度和幅度,好比說心跳,正常人1分鐘跳70下,你不能讓它跳120下、150下,那不是最佳的運動限度。運動的時候,不能超過身體裏細胞所能夠承受的限度。許多運動員都不長壽,因為他的運動強度超過了應該承受的頻度和幅度。就像蠟燭,燃燒得特別旺,生命一定很快就結束了。   





我們說,平時大家心跳是7080下,不過成年累月都是這種狀態也不是好事。如果你每個禮拜有一次或兩次,讓心跳達到100甚至120(最好不要超過150),你的血液加速流動,等於給房間來了一次大清掃。一個禮拜左右徹底清理 一兩次,把每個角落裏的廢物都通過血液迴圈帶走,有助於你身體的代謝。 





  醫生的診斷有三成是誤診





  醫生的診斷有三成是誤診。如果在門診看病,誤診率是50,如果你住到醫院裏,年輕醫生看了,其他的醫生也看了,大家也查訪、討論了,該做的B超、CT、化驗全做完了,誤診率是30%  





人體是個很複雜的東西。每個醫生都希望手到病除,也都希望誤診率降到最低,但是再控制也控制不住。只要當醫生,沒有不誤診的。小醫生小錯,大醫生大錯,新醫生新錯,老醫生老錯,因為大醫生、老醫生遇到的疑難病例多啊!這是規律。中國的誤診和國外比起來,還低一點兒。美國的誤診率是40%左右,英國的誤診率是50%左右。 





 我們應該正常看待誤診。誤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太複雜,一時說不清,但是可以告訴大家一個原則:如果在一家醫院、被一個醫生診斷得了什麼病,你一定要征得第二家醫院的核實。這是個最簡單的減少誤診的方法。  




 有一些不是誤診的問題。比如說脂肪肝,它不是病。在20年前,不管哪本書上,都不會專門有這個詞兒,這全是超聲惹的禍。有了超聲這個儀器,把探頭往你的腹部一放:哦!你是脂肪肝!這個詞就叫出來了。  





我專門研究過這個問題。我在解剖之前,先給超聲科打電話,讓他們推一個超聲機到解剖室,在打開腹部之前超一下,看有沒有脂肪肝,然後打開來驗證。有時候他們說:沒有,打開一看:這不是黃的脂肪嗎?有的正相反。所以超聲診斷脂肪肝是不準確的。  





身體裏脂肪多,你的肝臟裏脂肪一定多,問題是脂肪多了,給你帶來什麼疾病沒有?我們做了很多解剖,沒有發現一個肝臟的硬化、肝臟的損傷,是由於脂肪肝引起的。有人說你現在是輕度脂肪肝、過兩年變重度脂肪肝,然後就變肝硬化,最後是肝癌,說這樣話的人沒有任何證據。  





還有酒精肝,都以喝酒對肝損害最大。酒精叫乙醇,乙醇到了肝臟,在那裏分解,像剪刀一樣,把兩個碳的分子剪斷,最終物是水和二氧化碳,二氧化碳呼出去,水尿出去。如果你的肝臟裏都是這樣的剪刀,你害怕喝酒幹什麼?關鍵不是對肝的損傷,肝細胞死了可以再生,關鍵是對神經細胞的傷害人體裏只有神經細胞是生下來多少個,一輩子都不會再增加一個,只會減少。喝酒每喝醉一次,都要犧牲一批神經細胞。 





 





癌細胞是殺不死的





我對癌症的興趣,從70年代上學時候就開始了,到現在已經30多年了。開始的時候充滿了幻想、充滿了激情。我認為把所有的時間精力都用來鼓搗癌症,總能鼓搗出名堂來吧!1978年第一屆招收研究生,我就直奔著癌症去了。結果搞了半天,發現原來是竹籃打水一場空!每個新方法一出來,我就去鼓搗一陣,最後一個個都破滅了。  





我感覺最悲慘的就是:送進來一個十幾歲的中學生,已經全身轉移、擴散了,他還不明白,還想回去上學。我去查房的時候,這個小朋友就問:爺爺,我什麼時候能夠上學啊?我怎麼回答?我如實告訴他, 面對這幼小的一個生命,我怎麼能說得出來?我如果隱瞞,等這個孩子到了最後階段,就會知道我是在說假話,我再去看他,他還能信任我嗎?中晚期的時候,你去治療癌細胞,想把癌細胞殺死,這個思路是錯的。癌細胞是殺不死的!你不要指望通過醫學的辦法,來解決你的癌症問題。那麼要用什麼辦法呢?我打個比方:任何癌症,就像一個種子,你的身體就是一片土壤。這個種子冒芽不冒芽,長大不長大,完全取決於土壤,而不是取決於種子。種子再好,土壤不適合,它決不會長出來。怎麼改善這個土壤?這是現在研究的課題。  





我們提倡健康體檢。早期的癌要治好很簡單,問題是怎能發現傅彪最後也到我那裏去看病,他是肝癌。肝癌多數都經歷了乙肝、丙肝,然後是肝硬化,第三步到肝癌。細胞變成癌要510年!肝臟受到攻擊,1個變2個、2個變4個,像小芽冒出來一樣,然後一點一點長大。你每過半年查一次的話,它決不會長成兩三公分的癌!只要提前治,在兩三公分以前,肝癌都可以手到病除。 





  像傅彪這樣的案例,如果提前診治,不是老說工作忙,是完全有辦法挽回的。但是他找到我的時候,已經沒辦法控制了。他的肝臟切下來我也看到了,太晚了,不可能再活下去。那時別人還罵我說:人家手術以後不是好好的嘛!你怎說人家活不長?  





我可以肯定他活不長。他的癌細胞像散芝麻一樣,在肝臟裏鋪天蓋地到處都是,怎能活得長?有人說換肝就可以了。癌細胞很聰明,肝癌細胞最適合生長的環境是肝臟,肝臟裏面長滿了,它就跑別的地方去了,等你換了一個好肝,四面八方的肝癌細胞都回來了!沒有用的!  





我們有責任早期發現腫瘤、早期治療如果是晚期,我建議針對生存質量去努力,減輕痛苦,延長生命。針對晚期癌症的治療不需要做,因為沒有用。 





作為醫生,我給自己只能打20分。為什麼?有三分之一的病醫生無能為力,有三分之一的病是病人自己好的,醫學只解決三分之一的病。而這三分之一的病,我也不可能解決那麼多,我能打20分就很不錯了。  





 做醫生這麼多年,我有一種感慨:醫生永遠是無奈的,因為他每天都面臨著失敗 
 


Gail Wonderla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 



家吐真言,醫生永遠是無奈的



背景   紀小龍,主任醫師、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全軍解剖學組織胚胎專業委員會委員、全國抗癌協會淋巴瘤委員會委員、全國全軍及北京市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專家,每年在病理會診中解決疑難、關鍵診斷1000例以上。


 




         我是做病理研究的。說到病理學,老百姓瞭解得不多。在國外叫doctor's doctor,就是醫生的醫生。因我們每天干的活,都是給醫院裏每一個科的醫生回答問題。並不是我們有什麼特殊的才能! ,而是我們都有一台顯微鏡,可以放大一千倍,可以看到病人身體裏的細胞變成什麼樣子了,可以從本質上來認識疾病。 




最好的保健就是順其自然  





我認為,最好的保健是順其自然。不要過分強調外因的作用,而是按照自己本身生命運動的規律,去做好每一天的事情。小孩、年輕人、中年人、老年人,各有各的規律,各有各的自然之道。大家都吃保健品,保健品毫無作用。男人喜歡補腎,我不明白他為什麼要補腎。男性的強壯和性能力,是由身體裏的男性激素決定的,不是用什麼藥物、吃什麼食物能夠補充的。  





化妝品只能用作心理安慰。有的人皮膚乾燥,抹一點潤滑的保持水分,那是可以的。但是想用化妝品變得年輕,今年20明年18,那你就上大當了能變美白更是胡扯。  





皮膚的黑和白,決定於皮膚裏黑色素細胞產生的色素多和少。我去美國的時候專門考察過,黑人、白人皮膚裏的黑色素細胞都差不多,差在細胞產生的色素是多是少。你以為抹了藥,就能讓細胞產生的色素多一點或少一點,這是做不到的。很多化妝品抹上去之後確實有效果,但它不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,等於刷漿,你的黑色素細胞是永遠不變的。 





  每個人的皮膚都有 7層細胞。如果你去做美容,磨掉3層,就像原來穿著厚衣服,看不到裏面的血管,現在磨薄了,血管的紅色就明顯,看上去就紅潤了,像透光一樣。所以你做美容以後,會又紅潤又光亮,顯得年輕了。不過,人的細胞替補是有次數的,假如能替補50次,你早早的就消耗掉了,等你老了,再想替補就沒有了。  





還有運動。咱們可以運動,但是不能透支。任何運動形式都有它最佳的頻度和幅度,好比說心跳,正常人1分鐘跳70下,你不能讓它跳120下、150下,那不是最佳的運動限度。運動的時候,不能超過身體裏細胞所能夠承受的限度。許多運動員都不長壽,因為他的運動強度超過了應該承受的頻度和幅度。就像蠟燭,燃燒得特別旺,生命一定很快就結束了。   





我們說,平時大家心跳是7080下,不過成年累月都是這種狀態也不是好事。如果你每個禮拜有一次或兩次,讓心跳達到100甚至120(最好不要超過150),你的血液加速流動,等於給房間來了一次大清掃。一個禮拜左右徹底清理 一兩次,把每個角落裏的廢物都通過血液迴圈帶走,有助於你身體的代謝。 





  醫生的診斷有三成是誤診





  醫生的診斷有三成是誤診。如果在門診看病,誤診率是50,如果你住到醫院裏,年輕醫生看了,其他的醫生也看了,大家也查訪、討論了,該做的B超、CT、化驗全做完了,誤診率是30%  





人體是個很複雜的東西。每個醫生都希望手到病除,也都希望誤診率降到最低,但是再控制也控制不住。只要當醫生,沒有不誤診的。小醫生小錯,大醫生大錯,新醫生新錯,老醫生老錯,因為大醫生、老醫生遇到的疑難病例多啊!這是規律。中國的誤診和國外比起來,還低一點兒。美國的誤診率是40%左右,英國的誤診率是50%左右。 





 我們應該正常看待誤診。誤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太複雜,一時說不清,但是可以告訴大家一個原則:如果在一家醫院、被一個醫生診斷得了什麼病,你一定要征得第二家醫院的核實。這是個最簡單的減少誤診的方法。  




 有一些不是誤診的問題。比如說脂肪肝,它不是病。在20年前,不管哪本書上,都不會專門有這個詞兒,這全是超聲惹的禍。有了超聲這個儀器,把探頭往你的腹部一放:哦!你是脂肪肝!這個詞就叫出來了。  





我專門研究過這個問題。我在解剖之前,先給超聲科打電話,讓他們推一個超聲機到解剖室,在打開腹部之前超一下,看有沒有脂肪肝,然後打開來驗證。有時候他們說:沒有,打開一看:這不是黃的脂肪嗎?有的正相反。所以超聲診斷脂肪肝是不準確的。  





身體裏脂肪多,你的肝臟裏脂肪一定多,問題是脂肪多了,給你帶來什麼疾病沒有?我們做了很多解剖,沒有發現一個肝臟的硬化、肝臟的損傷,是由於脂肪肝引起的。有人說你現在是輕度脂肪肝、過兩年變重度脂肪肝,然後就變肝硬化,最後是肝癌,說這樣話的人沒有任何證據。  





還有酒精肝,都以喝酒對肝損害最大。酒精叫乙醇,乙醇到了肝臟,在那裏分解,像剪刀一樣,把兩個碳的分子剪斷,最終物是水和二氧化碳,二氧化碳呼出去,水尿出去。如果你的肝臟裏都是這樣的剪刀,你害怕喝酒幹什麼?關鍵不是對肝的損傷,肝細胞死了可以再生,關鍵是對神經細胞的傷害人體裏只有神經細胞是生下來多少個,一輩子都不會再增加一個,只會減少。喝酒每喝醉一次,都要犧牲一批神經細胞。 





 





癌細胞是殺不死的





我對癌症的興趣,從70年代上學時候就開始了,到現在已經30多年了。開始的時候充滿了幻想、充滿了激情。我認為把所有的時間精力都用來鼓搗癌症,總能鼓搗出名堂來吧!1978年第一屆招收研究生,我就直奔著癌症去了。結果搞了半天,發現原來是竹籃打水一場空!每個新方法一出來,我就去鼓搗一陣,最後一個個都破滅了。  





我感覺最悲慘的就是:送進來一個十幾歲的中學生,已經全身轉移、擴散了,他還不明白,還想回去上學。我去查房的時候,這個小朋友就問:爺爺,我什麼時候能夠上學啊?我怎麼回答?我如實告訴他, 面對這幼小的一個生命,我怎麼能說得出來?我如果隱瞞,等這個孩子到了最後階段,就會知道我是在說假話,我再去看他,他還能信任我嗎?中晚期的時候,你去治療癌細胞,想把癌細胞殺死,這個思路是錯的。癌細胞是殺不死的!你不要指望通過醫學的辦法,來解決你的癌症問題。那麼要用什麼辦法呢?我打個比方:任何癌症,就像一個種子,你的身體就是一片土壤。這個種子冒芽不冒芽,長大不長大,完全取決於土壤,而不是取決於種子。種子再好,土壤不適合,它決不會長出來。怎麼改善這個土壤?這是現在研究的課題。  





我們提倡健康體檢。早期的癌要治好很簡單,問題是怎能發現傅彪最後也到我那裏去看病,他是肝癌。肝癌多數都經歷了乙肝、丙肝,然後是肝硬化,第三步到肝癌。細胞變成癌要510年!肝臟受到攻擊,1個變2個、2個變4個,像小芽冒出來一樣,然後一點一點長大。你每過半年查一次的話,它決不會長成兩三公分的癌!只要提前治,在兩三公分以前,肝癌都可以手到病除。 





  像傅彪這樣的案例,如果提前診治,不是老說工作忙,是完全有辦法挽回的。但是他找到我的時候,已經沒辦法控制了。他的肝臟切下來我也看到了,太晚了,不可能再活下去。那時別人還罵我說:人家手術以後不是好好的嘛!你怎說人家活不長?  





我可以肯定他活不長。他的癌細胞像散芝麻一樣,在肝臟裏鋪天蓋地到處都是,怎能活得長?有人說換肝就可以了。癌細胞很聰明,肝癌細胞最適合生長的環境是肝臟,肝臟裏面長滿了,它就跑別的地方去了,等你換了一個好肝,四面八方的肝癌細胞都回來了!沒有用的!  





我們有責任早期發現腫瘤、早期治療如果是晚期,我建議針對生存質量去努力,減輕痛苦,延長生命。針對晚期癌症的治療不需要做,因為沒有用。 





作為醫生,我給自己只能打20分。為什麼?有三分之一的病醫生無能為力,有三分之一的病是病人自己好的,醫學只解決三分之一的病。而這三分之一的病,我也不可能解決那麼多,我能打20分就很不錯了。  





 做醫生這麼多年,我有一種感慨:醫生永遠是無奈的,因為他每天都面臨著失敗 
 


Gail Wonderla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據殯葬管委會統計,靈骨塔的骨灰罈平均放50年後就沒人理了。

很無情的對話,但卻是事實,看看吧!

人生道理大家都聽得「懂」,卻很少人聽得「進」。
大家都看得「透」,卻很少人看得「開」。

人生海海,看開點;計較到頭來還不是只剩一堆白骨。

還不如開心地過每一天吧!!!

人間異語:燒死人像燒垃圾 感恩自己能還有一口氣在,得把握 與親人互動的真實感與快樂!!!





【火葬場操作員受訪記!】

Q
:怎有勇氣到火葬場工作?
A
:為什麼不敢來?死人最不可怕,雖然不會跟你說謝謝,乖乖聽話,不會亂跑,不像活人不知何時會陷害你。

我們殯儀館的冰櫃只要5成滿,就有300個靈魂,你想那種場面多大?
很可惜我沒看過鬼,有時值班一個人睡在火葬場,以為看到鬼影,但走近看,都只是白布或樹枝。

我平均每天燒48具遺體,這工作像開飛機,只是這機票都是one way,最尷尬的是遇到朋友,因為不是他,就是他親人離世。

遇到辦喪禮的好日子或農曆7月前夕,上天堂的登機口會突然擠進很多旅客,有辦法的家屬會走「公務門」,我們只能照上面安排,調整焚化爐的溫度和壓力,讓平民小老百姓燒快點,我會不平,覺得死人沒尊卑,為何我不能把某些遺體慢慢弄好?

怕看中秋節烤肉

從焚化爐的觀測窗看,燒半小時後是焦黑帶皮,1小時後就剩扭曲的骨頭;有些燒不到的部位,比如背後,我> > 還要幫他翻一下。

剛到火葬場的第一個月,一直看曾經活生生的同類燒焦,會很怕看到生肉放在爐上的畫面,還跟老婆說中秋節不要烤肉。

過了半年,我開始覺得這只是燒垃圾,因為台灣習俗很糟糕,陪葬品比遺體還多,燒完後常找半天還看不到遺骨。

Q
:你不覺得這工作很神聖?
A
:神聖個鳥蛋!你不要的東西是不是垃圾?

國外很多社區的暖氣都由火葬場提供,希望台灣火葬場也能做汽電共生,回收熱能,至少讓我覺得自己較不像燒垃圾的工人。

曾火化國小同學

Q
:印象最深的火化經驗?
A
:我國小同學。他涉嫌暴利討債,今年中因被警方追捕而舉槍自殺。

我看電視新聞是同名同姓,心裡千百個希望那不是他,在網路上查遍資料,也到葬儀社打聽,就是沒勇氣直接找家屬確認。

1
個多月後,我看到當天火化名單有這個人,跑到靈堂看照片,發現果真是他,很震撼,但唯一能做的就是給他上香,祝他好走,然後慢慢地、好好地為他火化遺體。

他都自殺了,情治單位為確定死因還解剖,鋸開頭骨,把腦拿出來,看那畫面你會感覺人很不值錢。

為他火化那刻,我回憶起跟他互動的情景,很感慨:我們同年齡,他已化為白骨,我還站在這裡,我們從哪裡變成兩條不同的路?


Q
:你同學的遺體也是垃圾?
A
:還是垃圾。


這很殘忍,卻是我心裡最真實的話。

很多名人都在我手中火化,感覺沒什麼差別,頂多只是看到他們家屬,發現原來這些電視上的人長這樣。

有一口氣在真好,每天站在生命最終的里程碑,讓我覺得有一口氣在真好,還可以回家,一旦生命結束,什麼都沒了。

未來對我太遙遠,去想何時股票會漲、景氣怎樣都沒用,不如有空盡量陪我小孩玩。

Q
:要是你掛點?
A
:不要陪葬品、進冰庫,也不用看日子,死後3天內就火化,樹葬、灑葬、海葬都行,就是不要放靈骨塔。

據殯葬管委會統計,靈骨塔的骨灰罈平均放50年後就沒人理了。

Q
:最怕火化到誰?
A
:我媽。幸運的是,如果我媽過世,那我一定在靈堂當家屬,不可能還來操作焚化爐。


【後記】
人一生出來就開始倒數計時了,好好的活吧!活得對得起自己!


每個人都需要有朋友,但是,認真思考…家人更是人一生中最值得用心經營、珍惜把握的!!!



父母要孝養,身體要保養,飲食要營養;講話要涵養。

子女要教養,生病要調養,感情要培養;做人要修養。

~
共勉之~


Gail Wonderla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據殯葬管委會統計,靈骨塔的骨灰罈平均放50年後就沒人理了。

很無情的對話,但卻是事實,看看吧!

人生道理大家都聽得「懂」,卻很少人聽得「進」。
大家都看得「透」,卻很少人看得「開」。

人生海海,看開點;計較到頭來還不是只剩一堆白骨。

還不如開心地過每一天吧!!!

人間異語:燒死人像燒垃圾 感恩自己能還有一口氣在,得把握 與親人互動的真實感與快樂!!!





【火葬場操作員受訪記!】

Q
:怎有勇氣到火葬場工作?
A
:為什麼不敢來?死人最不可怕,雖然不會跟你說謝謝,乖乖聽話,不會亂跑,不像活人不知何時會陷害你。

我們殯儀館的冰櫃只要5成滿,就有300個靈魂,你想那種場面多大?
很可惜我沒看過鬼,有時值班一個人睡在火葬場,以為看到鬼影,但走近看,都只是白布或樹枝。

我平均每天燒48具遺體,這工作像開飛機,只是這機票都是one way,最尷尬的是遇到朋友,因為不是他,就是他親人離世。

遇到辦喪禮的好日子或農曆7月前夕,上天堂的登機口會突然擠進很多旅客,有辦法的家屬會走「公務門」,我們只能照上面安排,調整焚化爐的溫度和壓力,讓平民小老百姓燒快點,我會不平,覺得死人沒尊卑,為何我不能把某些遺體慢慢弄好?

怕看中秋節烤肉

從焚化爐的觀測窗看,燒半小時後是焦黑帶皮,1小時後就剩扭曲的骨頭;有些燒不到的部位,比如背後,我> > 還要幫他翻一下。

剛到火葬場的第一個月,一直看曾經活生生的同類燒焦,會很怕看到生肉放在爐上的畫面,還跟老婆說中秋節不要烤肉。

過了半年,我開始覺得這只是燒垃圾,因為台灣習俗很糟糕,陪葬品比遺體還多,燒完後常找半天還看不到遺骨。

Q
:你不覺得這工作很神聖?
A
:神聖個鳥蛋!你不要的東西是不是垃圾?

國外很多社區的暖氣都由火葬場提供,希望台灣火葬場也能做汽電共生,回收熱能,至少讓我覺得自己較不像燒垃圾的工人。

曾火化國小同學

Q
:印象最深的火化經驗?
A
:我國小同學。他涉嫌暴利討債,今年中因被警方追捕而舉槍自殺。

我看電視新聞是同名同姓,心裡千百個希望那不是他,在網路上查遍資料,也到葬儀社打聽,就是沒勇氣直接找家屬確認。

1
個多月後,我看到當天火化名單有這個人,跑到靈堂看照片,發現果真是他,很震撼,但唯一能做的就是給他上香,祝他好走,然後慢慢地、好好地為他火化遺體。

他都自殺了,情治單位為確定死因還解剖,鋸開頭骨,把腦拿出來,看那畫面你會感覺人很不值錢。

為他火化那刻,我回憶起跟他互動的情景,很感慨:我們同年齡,他已化為白骨,我還站在這裡,我們從哪裡變成兩條不同的路?


Q
:你同學的遺體也是垃圾?
A
:還是垃圾。


這很殘忍,卻是我心裡最真實的話。

很多名人都在我手中火化,感覺沒什麼差別,頂多只是看到他們家屬,發現原來這些電視上的人長這樣。

有一口氣在真好,每天站在生命最終的里程碑,讓我覺得有一口氣在真好,還可以回家,一旦生命結束,什麼都沒了。

未來對我太遙遠,去想何時股票會漲、景氣怎樣都沒用,不如有空盡量陪我小孩玩。

Q
:要是你掛點?
A
:不要陪葬品、進冰庫,也不用看日子,死後3天內就火化,樹葬、灑葬、海葬都行,就是不要放靈骨塔。

據殯葬管委會統計,靈骨塔的骨灰罈平均放50年後就沒人理了。

Q
:最怕火化到誰?
A
:我媽。幸運的是,如果我媽過世,那我一定在靈堂當家屬,不可能還來操作焚化爐。


【後記】
人一生出來就開始倒數計時了,好好的活吧!活得對得起自己!


每個人都需要有朋友,但是,認真思考…家人更是人一生中最值得用心經營、珍惜把握的!!!



父母要孝養,身體要保養,飲食要營養;講話要涵養。

子女要教養,生病要調養,感情要培養;做人要修養。

~
共勉之~


Gail Wonderla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 


 罵人最高境界






假如你不會替人捲繃帶,就不可以去觸人家的傷處?

罵人最厲害的,就是對方根本察覺不出來你是在罵他,還跟著融入你話中的情境裡, ….

一個80歲的老人去做健康檢查。

檢查途中,老人不斷 向 醫師炫耀,他新婚的妻子多好又多好,「她才25歲!」 老人叫道:「我
們結婚4個月,你知道她對我有多忠貞?她無時不刻需要我,
黏我黏到我都感到厭煩了!而且....」老人又說:「告訴你,她最近還懷孕了!」

醫師靜靜地聽著,不發一言。

「怎樣?」老人得意洋洋地說:「不錯罷?」

醫師抬起頭,看他一眼:「這讓我想到一位失散多年的朋友。」
醫師緩緩開口:「他跟我說過一個故事 ,他在非洲狩獵時遇上的故事;
當時,他在草原上,遇到一頭獅子,他立刻從背上抓下槍來瞄準,
然而他立刻發現他錯了,他拿到的是雨傘,不是槍;這時已經太遲,
獅子正站在他面前,就要撲過來;他沒辦法,只好把雨傘扛上肩,
用盡吃奶的力量喊:『砰!砰!砰!』大叫三聲;奇蹟發生了,那獅子竟然倒下來,死掉了!」

「放狗屁!這怎麼可能?」老人大叫:「那一定是別人幹的!」

Gail Wonderla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 


 罵人最高境界






假如你不會替人捲繃帶,就不可以去觸人家的傷處?

罵人最厲害的,就是對方根本察覺不出來你是在罵他,還跟著融入你話中的情境裡, ….

一個80歲的老人去做健康檢查。

檢查途中,老人不斷 向 醫師炫耀,他新婚的妻子多好又多好,「她才25歲!」 老人叫道:「我
們結婚4個月,你知道她對我有多忠貞?她無時不刻需要我,
黏我黏到我都感到厭煩了!而且....」老人又說:「告訴你,她最近還懷孕了!」

醫師靜靜地聽著,不發一言。

「怎樣?」老人得意洋洋地說:「不錯罷?」

醫師抬起頭,看他一眼:「這讓我想到一位失散多年的朋友。」
醫師緩緩開口:「他跟我說過一個故事 ,他在非洲狩獵時遇上的故事;
當時,他在草原上,遇到一頭獅子,他立刻從背上抓下槍來瞄準,
然而他立刻發現他錯了,他拿到的是雨傘,不是槍;這時已經太遲,
獅子正站在他面前,就要撲過來;他沒辦法,只好把雨傘扛上肩,
用盡吃奶的力量喊:『砰!砰!砰!』大叫三聲;奇蹟發生了,那獅子竟然倒下來,死掉了!」

「放狗屁!這怎麼可能?」老人大叫:「那一定是別人幹的!」

Gail Wonderla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《回家的路太遠》    文:柯文哲

 我的人生太順利了,35 歲就當上主治兼外科加護病房主任,




台大一百年來找不到第二個。以世俗的眼光來看,




我好像什麼都有了,成就、名利,妻賢子孝。




但我不快樂,連家都不想回。




 
這輩子我從沒做過自己想做的事。




我念台大醫學系,不是因為想當醫生,是爸爸幫我填的志願,




結婚是我媽替我相親,




至於要生幾個孩子,我太太做的主。




但我問自己到底想做什麼,卻想不出來。




 
真可笑,一個 45 歲的男人,還在領壓歲錢。




我沒有養過父母,爸爸比我還會賺錢,到台大上班的第一天,




他對我說:「工作不要失去人格,放手去做,反正你的退休金我都準備好了。」




 




我確實很拼,年輕時還有救人的熱情,




曾經是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,




後來發現地獄實在太大,救不完。




巡一趟病房,30 秒內要決定病人的生死,




情感就成了奢侈品,現在我對人完全無感,




人的心在想什麼,我不知道、不想知道也不用知道。




 
10 年來,我花太多時間在工作上,




突然渴望家人的擁抱時,家已經不是個家了。




 




我兒子三歲前沒看過我,因為我回到家都在睡覺,




太太指著我跟兒子說:「這是爸爸。」




後來小孩還以為爸爸就是睡覺的意思。




我太太勤儉持家,但我們很少說話,




孩子是她的全部,我總覺得我在家是多餘的。




 
惡性循環吧,我更不想回家了。




 




每天在醫院超過 14 小時,撐不住才回家洗澡睡覺,




有時還故意不回家。




在小小的辦公室裡,我寂寞到發瘋,甚至想乾脆出家好了。




 
最可悲的是,我跟老爸說我想出家,




他竟回我:「 那我蓋一座廟給你。」




不依循別人為我設計好的模式而活,




看來我是永遠都甭想了。




 還是回家吧,可是回家的路好漫長啊。


Gail Wonderla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《回家的路太遠》    文:柯文哲

 我的人生太順利了,35 歲就當上主治兼外科加護病房主任,




台大一百年來找不到第二個。以世俗的眼光來看,




我好像什麼都有了,成就、名利,妻賢子孝。




但我不快樂,連家都不想回。




 
這輩子我從沒做過自己想做的事。




我念台大醫學系,不是因為想當醫生,是爸爸幫我填的志願,




結婚是我媽替我相親,




至於要生幾個孩子,我太太做的主。




但我問自己到底想做什麼,卻想不出來。




 
真可笑,一個 45 歲的男人,還在領壓歲錢。




我沒有養過父母,爸爸比我還會賺錢,到台大上班的第一天,




他對我說:「工作不要失去人格,放手去做,反正你的退休金我都準備好了。」




 




我確實很拼,年輕時還有救人的熱情,




曾經是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,




後來發現地獄實在太大,救不完。




巡一趟病房,30 秒內要決定病人的生死,




情感就成了奢侈品,現在我對人完全無感,




人的心在想什麼,我不知道、不想知道也不用知道。




 
10 年來,我花太多時間在工作上,




突然渴望家人的擁抱時,家已經不是個家了。




 




我兒子三歲前沒看過我,因為我回到家都在睡覺,




太太指著我跟兒子說:「這是爸爸。」




後來小孩還以為爸爸就是睡覺的意思。




我太太勤儉持家,但我們很少說話,




孩子是她的全部,我總覺得我在家是多餘的。




 
惡性循環吧,我更不想回家了。




 




每天在醫院超過 14 小時,撐不住才回家洗澡睡覺,




有時還故意不回家。




在小小的辦公室裡,我寂寞到發瘋,甚至想乾脆出家好了。




 
最可悲的是,我跟老爸說我想出家,




他竟回我:「 那我蓋一座廟給你。」




不依循別人為我設計好的模式而活,




看來我是永遠都甭想了。




 還是回家吧,可是回家的路好漫長啊。


Gail Wonderla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